您的位置:热点>产经
产经

有深意!港通四海、陆联八方——习近平走进日照港

2024-05-25 21:56  来源:央视新闻 新华社


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省日照市考察调研。他首先来到日照港,了解当地推进港口智慧化绿色化建设、扩大对外开放情况。

日照港于1982年开工建设,1986年开港运营,已建成生产性泊位76个,开通内外贸集装箱航线80余条,是全球重要的能源和大宗原材料中转基地。铁矿石、大豆、石油焦等7个货种吞吐量居全国首位。

近年来,日照港大力推动港口智慧化、绿色化发展,建成全球首个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单机效率提升50%,综合成本降低70%。

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创新,全面推动传统港口向智慧绿色港口迭代升级!

延伸:领会总书记多次考察港口的深意

从2013年7月考察武汉新港阳逻集装箱港区,到2020年3月考察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再到2023年5月考察河北黄骅港煤炭港区码头……

港口发展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关注的重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更广阔的视野上对港口建设进行谋篇布局。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推动港口由分散竞争向区域协同合作发展,做大做强港口,服务“一带一路”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港口是基础性、枢纽性设施”。总书记多次对港口考察调研,我们从中可以领悟三重深意:

察看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纵观总书记以往考察调研,在经济发展的关键时刻,港口码头都是聚焦点之一。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经济工作十分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要发展,国家要强大,交通特别是海运首先要强起来。港口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连接着上下游数以千万计的外贸企业和市场,向世界展现着中国经济的活力与韧性,以及迎难而上的魄力和智慧。

培育高质量发展的“破浪者”。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创新,近年来日照港全面推动传统港口向智慧绿色港口迭代升级,跑出了“数智化”加速度。

日照港的华丽蝶变,映射出我国港口发展加快从“大”到“强”、从“快”向“好”转变的新趋势。当前我国正在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传统港口拥抱航运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正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体现。“要持续推进港口转型升级和资源整合”“在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殷殷嘱托,为我国港口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指明方向。

打造对外开放的“桥头堡”。港口,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支点。2000多年前,中华民族的先辈们从港口出发,扬帆远航,打通了连接东西方贸易与文化的海上丝绸之路。如今,向海而行的故事正在书写新的篇章。充分发挥港口的起点和支点作用,展现中国对外开放的包容姿态,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的重点之一。

我国港口已与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航线联系,航线覆盖共建“一带一路”的沿海国家和地区,服务网络不断完善,海运连接度全球领先,持续书写海上丝绸之路的新篇章。打开港口这扇窗,世界看到的是一个勇立潮头的中国,正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开放,为全球经济发展贡献大国力量。

果园港,运用智能化手段,对港区进行数字化改造,大力建设智慧港口。这个深处内陆腹地的港口依托国际物流大通道已从传统内河港口升级为长江上游联通全球的“中转站”,货物可通达全球100余个国家。

洋山深水港四期自动化码头,以智能化、数字化技术为现代物流赋能,不仅提升了整个码头的作业效率,同时开拓了国际市场。如今,洋山深水港犹如一艘扬帆起航的巨轮,向海而兴。

加速建设世界一流强港,更好地服务国家建设,是新时期建设航运强国的重要命题。天津港正在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更好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

黄骅港,国家西煤东运、北煤南运重要枢纽港口。目前,黄骅港上升为全国沿海主要港口,打通反向综合运输大通道,不断扩大内陆市场份额。

港口兴,外贸旺。中国港口是衔接“双循环”、服务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枢纽节点和战略资源,像一颗颗发光的珍珠,镶嵌在沿海沿江漫长的岸线上,不断释放着新动能。

再延伸:三中全会前,这场座谈会释放改革重要信号

5月23日,山东济南。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又一个重要年份,主要任务是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今年7月将召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全会前,总书记主持召开这场面向基层的座谈会,再一次彰显党中央重视开门问策、集思广益的优良作风,也释放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信号。

关键词: 日照港 港口 改革
[上一篇]    [下一篇]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