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港口>管理
管理

福建港口整合第三季:打造一流的码头运营商和港口物流综合服务

2016-03-23 16:41  来源:厦门日报


3月13日晚间,就在复牌前夕,厦门港务发布中止非公开发行股票事项。其自2月15日起开始停牌,拟发行股票购买间接控股股东厦门港务控股集团的相关码头资产。


厦门港是福建最大港,厦门港务作为厦门港最大的码头经营主体,在新一轮的国内港口整合潮中备受关注,因此此前其停牌一度引发了外界众多的猜测,纷纷指向厦门港口的深度整合。

事实上,厦门港口的整合早在上个世纪末就开始,但“十三五”期间又将拉开新的大幕。业内人士表示,在供给侧改革以及“一带一路”的总体框架下,新一轮港口整合潮有望向纵深发展。

就在厦门港务停牌两日后,一篇《厦门推动港口产业转型升级》的文章指出,2016年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增长将“保六争八”(即确保6%争取8%),力争完成991.74万标箱,同时将继续推动开展内外贸转运,重点扶持内外贸集装箱转运业务,全力构建国际中转、内贸中转和内外贸转运中心,巩固厦门港的全省“龙头港”地位。虽然该文章未提及港口整合,但厦门港本就是福建省乃至全国第一个实施省内跨行政区域港口整合的案例,且从中受益。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港口研究室主任赵楠对于港口整合曾经做过专门的调研,她认为宁波港和舟山港、厦门港和漳州港、广西北部湾港口群的三个港口整合在国内相对力度较大,且各具特色。

赵楠认为,厦门和漳州两港整合相对比较成功,因为两港共用航道、锚地等自然资源,通过整合港口管理部门,确实对优化航道和锚地资源的使用、配置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据了解,福建省之前密集出台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关于加快港口群促进“三群”联运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海西港口群发展十条措施》和《关于加快港口发展的行动纲要(2014~2018年)》,明确重点支持福建省交通集团、厦门港务控股集团对福建省内其他港口码头进行资产重组,至2018年形成中国有重要影响的两大港口企业。

《关于加快港口发展的行动纲要(2014~2018年)》指出:到2018年,福建省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7亿吨,其中集装箱1600万TEU;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初具规模,厦门港稳居千万TEU大港行列;福州港成为集装箱运输和外贸整车进口重要口岸;湄洲湾、罗源湾大宗散货接卸转运中心初具规模,大宗散货吞吐量均超过亿吨。

福建省港航管理局局长张子闽表示,“十三五”期间,福建水运计划投资500亿元,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和支撑系统。

根据福建近日公布的“十三五”规划,明确要发展壮大海西港口群,发挥厦门国际贸易集装箱干线港、国际邮轮母港作用。到2020年,该省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将达到7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1600万标箱。

这些政策措施明确重点支持福建省交通运输集团、厦门港务控股集团对省内其他港口码头资产进行重组,至2018年形成国内有重要影响的两大港口龙头企业,统筹建设经营全省公用码头,打造一流的公用码头运营商和港口物流综合服务。

中投顾问研究总监郭凡礼在接受采访时认为,地处珠三角和长三角中间地带的福建省港口的经济腹地纵深不够,并未对周边省份形成有效辐射,主要局限于省内。

郭凡礼称,虽然福建尚未形成有效辐射,但社会各界对福建港口高度重视,且福建港口近年来呈现持续突破态势,未来将进一步明晰功能定位,充分利用海港自然条件优势进行港口发展。

郭凡礼认为,目前的港口整合潮具有一定成效,但还有望继续深入。在供给侧改革以及一带一路的总体框架下,一方面要加强港口整合,形成国际航运中心、主枢纽港、区域性港口、中小港口等不同层次、功能互补性强的港口群;另一方面要发挥港口在“一带一路”中的战略支点作用,提升港口群经济集聚和产业派生能力。
[上一篇]    [下一篇]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