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深度
深度

它山之石:德国港口物流和多式联运发展经验之鉴

2020-08-18 13:55  来源:中国远洋海运e刊


笔者在去年访德期间,对德国各方重视对多式联运发展留下了深刻印象。借鉴德国物流发展经验,依托我国港口和铁路运输发展多式联运服务,将物流业作为产业转型和发展全球供应链的重要抓手,建设高效通畅的物流通道,对我国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


德国港口和物流园发展经验

1. 注重多式联运体系的建设

多式联运是德国港口、内陆物流园最基本也是必备的功能。将港口和内陆物流园作为铁路的天然大客户,是德国铁路发展的基本思维。目前,德国已经运营的35家内陆物流园区中,有28个具备园区的铁路专用线,有4个距离多式联运铁路枢纽在3公里范围内,剩余的3个园区Osnabrück、Dresden、Magdeburg也都在规划建设园区铁路专用线。其中,有20个物流园区还紧邻港口或者依托港口建立,能够实现便捷的铁水联运。同时,德国主要的13个集装箱港口中,11个有进港铁路,11个和内河水运相联通。

德国港口的多式联运比例全球最高。不莱梅哈芬港的铁路运输占比高达35%,目前经营往返不莱梅哈芬港的集装箱专列的铁路货运企业近20家,覆盖的内陆点达60多个,遍及德国与中东欧主要工商业中心,往东南方向可通往柏林-勃兰登堡都市圈和捷克、匈牙利等东欧国家,往西南方向可快速抵达著名的工业中心德国鲁尔区,往南经法兰克福、斯图加特、慕尼黑等工商业中心抵达瑞士和奥地利等中欧国家。汉堡港的港口集疏运中,40%通过公路,30%通过火车,30%通过驳船,约2000条集装箱铁路网络、通畅的公路运输线路、卡车和内河驳船多样的运输方案以及航空货运中心机场使汉堡成为世界领先的全能物流中心。火车、驳船和公路运输几乎分别占到了港口集疏运的三分之一,成为德国主要港口的重要特点,其远远高于我国港口的多式联运比例。

2.注重长远规划和务实发展相结合

不莱梅哈芬港是注重物流长远规划的典型案例,而汉堡港则是注重物流务实发展的范例。

现今的不莱梅哈芬港和位于不莱梅市北区的威格萨克港区一起组成了“不莱梅组合港”。不莱梅老港距离威悉河入海口约122公里,由于航道自然水深有限,加之泥沙淤积使不断扩大规模的商船逐渐无法靠港,随着城市贸易的发展,1827年,不莱梅市从相邻的汉诺威王国(今下萨克森州)购买了一块威悉河下游靠近入海口的土地,用于建设除不莱梅北区威格萨克港区以外的一个外港,此港以德语“不莱梅的港口”之意,被命名为“不莱梅哈芬港”,两个港口相距约60公里,合称“不莱梅组合港”,由设在不莱梅哈芬市的不莱梅港务局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现在,不莱梅老港主要承担散杂货装卸以及服务临港产业的功能,不莱梅哈芬港则主要以集装箱船和滚货船为主。

汉堡港作为欧洲最重要的港口之一,目前仍然是一个位于内河上的港口,航道深度-15.2米。参访过程中,HHLA公司也表示,目前汉堡港的发展也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航道吃水深度影响,2万TEU的大型集装箱船并不能满载进入,需要借助潮汐和减载进港。港口管理部门表示,港口当前虽然遇到航道水深影响,但仍没有向外海拓展的计划,港区内部还有部分的区域尚未开发运营,依然可以通过加深拓展部分地区河道来解决大型船舶进港的问题。同时,汉堡港CTT港区最初并不具备开展铁路集装箱业务的条件,为开展铁路集装箱业务,根据港区地形条件,修建了5条长730米的曲线型铁路专用线。

3. 注重在物流核心要素上做文章

在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物流绩效指数(LPI)中,德国已经连续多年排名世界第一,物流业已经成为德国继汽车制造、贸易之后的第三大产业,也成为德国最具专业性的核心领域之一。

不莱梅货运村的驮背运输、汉堡港的铁路轨道龙门起重机、杜伊斯堡港的集装箱管理体系和德国公路货车的标准化,无一不体现了围绕物流核心要素做大物流、围绕规模效应做强物流的德国发展模式,也是德国物流绩效指数全球领先的关键。

以杜伊斯堡港的集装箱管理为例。DIT场站作为杜伊斯堡港最大的铁路场站,也是中欧班列的主要操作场站,每天有800辆卡车进出DIT场站。DIT场站占地面积22.5万平方米(不包含铁路区域),拥有欧洲最大的内陆码头和最大的集装箱堆场,有1.5万TEU的空箱堆存能力和6条750米长的铁路线路,2018年集装箱处理量为40万TEU。DIT场站每周约有90列火车到达,其中30%来自中国。

依托发达的铁路和水运网络优势,DIT场站拥有完善的集装箱管理和调拨系统。集装箱在进入场站之前进行外观和货物查验,空箱提取时还会进行二次查验。同时,DIT场站帮助中欧班列进行空箱调拨,一部分协助班列公司在欧洲组货后返回,另一部分通过驳船运输到鹿特丹等沿海港口后通过海运运回中国。场站还积极拓展与中国铁路的信息系统合作(包括信息安全、数字化处理)以及危险品铁路运输的合作,建立标准化的运输流程,拓展杜伊斯堡及周边地区化工品的中国市场。通过场站内的设备管理、集装箱状况监测、集装箱调拨等一系列服务,杜伊斯堡港DIT场站已经成为中欧班列在欧洲最重要的目的地之一。

4.注重高效转运和物流装备使用

机械设备的高效使用是物流高效运作的关键。汉堡港CTT码头和不莱梅哈芬港使用的混合动力集装箱跨运车,既能满足码头前沿到后方堆场的集装箱场内短倒需求,又可以进行集装箱堆场的翻箱、调箱作业,实现场内短倒拖车、堆场门吊和吊装正面吊三者功能,不仅可以实现设备的柔性使用,还通过使用新能源,降低污染排放和运营作业成本。

在不莱梅货运村,笔者还看到通过车型标准化,驮背运输在货运村实现规模发展,场站内只通过一名司机和吊装门机,即可实现两列吊装式甩箱驮背运输作业。在驮背作业线现场看到用于驮背运输的铁路车辆还可以用于集装箱的装卸,实现铁路车辆的多用途使用,提高了铁路车辆的运载效率。

德国物流还特别注重绿色环保和节能减排长期投入。目前,汉堡港CTA码头已经实现污染物零排放,码头所有能源均为清洁、环保能源。港口经营公司还注重与学校、科研机构等合作,研发高效快速的集装箱转运工具(包括无人机集装箱运输、真空管道传输、自动化操作机械等),给客户提供多样服务的同时,也致力减少操作过程的碳排放。

对我国物流发展的启示借鉴

启示一:坚持政府对多式联运发展的长效支持

近年来,我国为调整运输结构,发展多式联运,将建设港口、大型物流园的铁路专用线,建设多式联运型物流园区等作为政府鼓励、支持的物流发展重点。下一步,对于多式联运经营人、运行规则、信息系统、服务规范、设施设备方面都需要出台相应的支持促进措施,以支持多式联运发展。

启示二:严格物流园区的功能定位和用地审批

我国物流发展正在从规模效益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未来各地政府要严格把物流园区的用地限定在物流的七大核心要素上,要在物流的核心要素上做文章,在物流的规模效益上做文章,注重物流的标准化和规模化发展。

启示三:重视港口和内陆物流场站的高效互动

我国港口和内陆港的联动发展经历了港口驱动、内陆驱动和通道驱动三个阶段。当前我国港口与陆港在货源集聚、运作运营、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能力存在较大差异,港口和陆港多以战略合作协议的形式开展合作,并未形成稳定高效的联动。港口经过多年的发展,有成熟的国际国内运输规则和贸易体系支撑,自动化程度高、运营体系完善、货源丰富稳定、掌握较强话语权。陆港发展则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设施投资较大、运营效果参差不齐、同一区域货源竞争、标准规则体系欠缺等因素制约着内陆港的发展。下一步,港口和内陆省市要以通道建设为基础加快形成陆港与海港联动,为沿海港口拓展内陆发展空间,提升内陆地区的开发开放水平,促进我国多式联运的发展。(郝攀峰 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咨询研究部部长)

[上一篇]    [下一篇]
    暂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