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专题*专访>专访
专访

助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服务“双循环”发展大局

2021-06-04 14:42  来源:广州港集团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对“十四五”和未来更长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路径作出的重大调整完善。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指出,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沿海港口作为构建现代流通体系的重要一环,在内外贸“双循环”体系中,如何进一步提高站位、从国家发展大局中找准定位、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勇于作为?这是一个摆在港口行业面前崭新的时代命题。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十九届五中全会充分结合当前国内国际形势发展的新变化、新趋势和新挑战,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沿海港口作为构建现代流通体系的重要一环,在内外贸“双循环”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港口行业的发展提出了哪些要求?

李益波:港口是国内国际产业链、物流链的重要节点,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的基础性、保障性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港口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目前,世界前十大港口有8个在中国,前十大集装箱港有7个在中国。去年,全国港口生产保持持续稳定增长,在保障国内国际物流链产业链稳定、民生及防疫物资供应等方面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十四五”期间,我国将进一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面向“十四五”,我国港口应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一流设施、技术、管理、服务,建设安全便捷、智慧绿色、经济高效、支撑有力、世界先进的世界一流港口,促进区域一体化融合,打造世界级港口群,进一步强化港口综合枢纽作用,完善港口物流服务功能,促进水路、铁路、公路等运输方式更加有效衔接,把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通过港口物流更加有效融合起来,不断巩固和提升港口辐射力、带动力,为建设交通强国,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作为我国内贸集装箱第一大枢纽港和重要的外贸枢纽港,广州港正推动自身成为“双循环”的重要节点。在助力“双循环”方面,广州港形成了哪些可供推广的经验?

李益波:“双循环”的“关键环”是流通,广州港在打通流通要塞,畅通循环动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

一是完善港口物流通道,服务国内经济大循环。加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海南自贸港、长三角一体化、北部湾经济区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协同联动,继续拓展与沿海地区的集装箱班轮航线、滚装汽车航线等,畅通沿海大通道与内贸水运网络,更好服务国内产业发展和消费市场需求。同时,广州港集团通过不断完善港口物流网络,加强“穿梭巴士”驳船支线建设,设立泛珠三角区域内陆港及办事处30个,畅通港口与经济服务物流链。同时,加强港口区域协同发展,在中山、潮州、茂名、云浮、佛山、揭阳、韶关等多地开展港口项目合作,全面加强与区域港口协同联动发展,共建世界级港口群,提升区域港口整体服务水平和质量。

二是拓展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打造服务“双循环”枢纽。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交汇点,广州港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发挥“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叠加优势,积极利用自身地理、经济的区位优势,深化国内国际的业务联动,把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通过港口物流融合起来,促进国内外市场信息的互联互通,助力更多内陆腹地企业参与国内国际两个循环共建互融的同时,推动自身成为“双循环”的重要节点与枢纽。广州港已在欧洲、美国、新加坡、越南、柬埔寨等设立境外办事处,积极发挥港口在经济全球化发展中的枢纽通道作用。推动港口营商环境优化,启运港退税、“湾区一港通”、内外贸同船等业务落地,促进内外贸业务联动发展。目前,广州港集团已开通集装箱班轮航线180条,其中外贸航线135条,全面覆盖国内外主要港口。
面对国内外宏观环境的深刻变化,港口行业要更好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提供强力支撑。广州港地处“一带一路”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交汇点,对保障大湾区物流链供应链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广州港在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内货物高效便捷流动,更好服务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做了哪些有益尝试?

李益波:当前,全球疫情和百年变局相互交织,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我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国内经济保持强劲韧性,实体经济和居民消费稳步增长。广州港聚焦世界一流港口建设目标要求,在加快港口服务能力建设、区域港口合作等方面全面发力,助力广东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加快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港口群建设协同步伐,力争在对接服务国家“双循环”战略实施上承担更大责任、展现更大作为。

一是深化海铁与内陆港共建互融,扎实服务“双循环”交通网络。按照国家运输结构调整发展要求,结合“国际班轮航线+穿梭巴士支线+内陆港办事处”网络布局,以即将于今年年底建成运营的南沙港铁路为契机,构建“南沙港—内陆地区”多式联运平台,促进海铁联运与内陆港共建互融。目前广州港集团已开行多条海铁联运班列和中欧班列,班列网络节点与内陆各无水港相连,班次紧密,班期快捷,保障了内陆货源出口的时效性。

二是推进自动化码头与信息化工程建设,提升服务“双循环”能力。广州港正加快建设华南首个全自动化码头-南沙港区四期工程。工程采用全球领先的“堆场水平布置、单小车自动化岸桥和北斗导航无人驾驶智能导引车(IGV)”广州方案,得到了交通部、省、市各级单位与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同时,推进智慧码头工程,应用互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智能理货等技术,提升服务“双循环”绿色化水平。

三是扩大港口仓储和中转能力,满足“双循环”硬件需求。广州港是华南地区重要的粮食中转港,从我国粮食消费能力和保障粮食安全需求考虑,预计珠三角地区对粮食的刚性需求量会持续增加。此外,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形势,粮食供应安全重要性不断提升。为满足华南粮食的刚性需求,保证粮食国内大循环,国内“北粮南运”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而做好粮食大循环保障的关键在于仓储能力的提升。为此,广州港加快南沙粮食及通用码头扩建工程、新沙二期工程及配套粮食筒仓、平仓项目建设,到“十四五”末,广州港粮食通过能力将超过3500万吨/年,粮食仓储能力将超过360万吨,保障粮食供给安全。同时,推进南沙国际物流中心建设,南沙物流中心南区项目将建成全球规模领先的临港冷链物流分拨基地,北区项目将建成具有海铁联运功能的大型立体物流中心。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正处在从港口大国向港口强国迈进的节点。2019年,国家发布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2019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9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世界一流港口建设的指导意见》,这为中国港口在新时代提出了新要求。我们知道广州港正在加快建设智慧港口,广州港有哪些心得可以分享?

李益波:按照交通强国建设的有关部署,要加快建设安全便捷、智慧绿色、经济高效、支撑有力、世界先进的世界一流港口,更好服务人民群众、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重要支撑。其中,“智慧绿色”是港口发展的重要课题,也是完整、准确、全面理解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港口行业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目前广州港正加快智慧港口的建设,在南沙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全自动化码头——南沙四期工程,结合南沙港区的发展实践,我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体会。

一是新发展格局带来新发展机遇。港口是国家战略的重要载体,南沙港区的发展离不开“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进。随着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持续深入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加快建设,进一步带动我国沿海港口扩大开放。“一带一路”倡议加速推进,与沿线国家经贸往来日益密切,促进我国港口航线连通和产业链协同保障。京津冀协同、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等一系列国家层面的区域性重大发展战略部署加快推进,沿海港口作为重要的战略实施载体,将进一步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此外,交通强国连同贸易强国、制造强国等一系列强国战略的提出,凸显了交通、贸易、制造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港口是连通产业、经济和贸易的重要枢纽节点,在服务国家贸易、服务制造业转型发展中仍将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为支撑强国战略,要求沿海港口进一步提升物流枢纽服务能力,培育创新体制机制,加强产业链、供应链保障能力,提升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二是“十四五”将开启港口高质量发展新征程。我国港口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港航高质量发展提出新要求。一是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港口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需要加快港口功能转型升级,由单一装卸仓储功能向物流、商贸、信息、金融等功能拓展,全面提升港口质量效益和服务水平。二是港城协调发展要求日益提升,绿色发展、安全发展、集约化发展仍是港口发展的首要原则。三是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实现“公转铁”“散改集”,重点发展集装箱海铁联运、海河联运、海公联运等多式联运,促进整个供应链物流效率提升。四是加大与其他口岸部门联动,提高口岸整体通关效率,加大与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联动,加大信息共享和单证互认,优化通关流程,进一步提升货物通关效率。五是港口发展将更加注重港口岸线资源利用效率,通过统筹规划、连片开发、鼓励建设公用码头等措施提升使用效率,打造资源集约型、环境友好型港口。

三是新技术赋能智慧港口建设。目前我国已经建成厦门远海自动化码头、青岛前湾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上海洋山四期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2021年,广州港南沙四期将投入使用,为港口行业带来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的“广州方案”。自动化码头先后投入使用,不论在规模上还是效率上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节能环保、操作安全、装卸效率等方面实现了技术创新。《关于推进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数字转型、智能升级,建设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新技术应用在港口行业不仅是趋势,也将是未来港口竞争发展的必然要求。除了新建全自动化码头之外,传统码头改造也具有重要意义,广州港正积极推动实践。

四是港口服务网络向供应链全程物流网络转变。港口是连接沿海大通道与综合运输大通道的重要节点,通过港口能够将整个运输通道编织成网络。当前,港航业逐渐转向全产业链上下游服务拓展,航运服务与港口服务、供应链服务的深度融合趋势日趋明显。将港口物流网络向全供应链物流网络拓展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随着世界电子贸易平台及各类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为各类物流要素更加高效便利流通提供了有利条件。港口物流将加强与金融、贸易等流通环节融合和创新协同,不断完善全球供应链、产业链、贸易链。(李益波系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经济信息社)

关键词: 广州港 港口
[上一篇]    [下一篇]
    暂无记录